2025年01月11日

观察与思考|中国基督教文学创作如何走出当下"僧侣文学"盛行的现象?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8月25日 15:24 |
播放

据说柏拉图目睹了老师苏格拉底的英勇就义,也正因为此,柏拉图才形成了自己否定世界的哲学倾向。当然不能说苏格拉底的死促成了柏拉图在哲学中向世界的复仇,但无疑对世界的失望,成为柏拉图对待世界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柏拉图的思想在古希腊那个现实主义的社会环境中,还没有成为一种宗教被人崇拜,也没有成为宗教的神学架构。

但这样的想法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才有,而是许多人也有,比如亚历山大里亚犹太聚居区的精神领袖斐洛,他要解决的是犹太人的传统宗教与希腊文化的张力问题。因此,他也提出了与柏拉图类似思想。

无疑,柏拉图思想架构提供了所有宗教建构神学都必须使用的脚手架,那么新柏拉图主义就是这几种思想的综合——就是柏拉图思想成为宗教的标志。

新柏拉图主义如果用通俗简单的话来讲就是,世界是不真实的世界,唯一真实的是神。在这一思想的领导之下,形成了几乎所有宗教的神学和教义架构。

中世纪中的基督教思想就是这一观点的发展,当然中世纪在这一观点之下,文学也只是用故事来发挥这一思想。

中世纪文学思想完全被基督教所掌控,在一切都是神学婢女的方针之下,文学被新柏拉图主义霸占。

中世纪文学的主题思想是普洛丁的新柏拉图主义,他在著作中写道:“我们还须承认,各种艺术并不只是抄袭肉眼可见的事物,而是要回溯到自然所再造成的那些原则。”显然艺术家的眼睛不能盯着世俗世界,而要盯着那超越世俗事物的理念世界,因此在他看来艺术要“鄙视尘世事物”,要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灵魂很自然地对神“有一种爱。”

普洛丁的这一思想也出现在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神学思想中。可以说这一思想贯穿整个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才对其统治地位带来动摇。

纵观中世纪的文学作品,无不以这一思想为框架进行创作。

公元七、八世纪在不列颠地区产生了最早的宗教诗歌,著名的宗教诗人是凯德蒙和琴涅武甫,凯德蒙的诗歌无非是把圣经改写成可以颂唱的形式;而琴涅武甫的诗歌《基督诞生》、《基督升天》、《末日审判》则展示了善者享有永恒的欢乐,而恶者享有永生的惩罚。除此之外,他还写了圣徒与殉道者的故事。

九世纪的时候,法国出现了一些宗教小说,比如流传甚广的《阿列克西斯使徒行传》。圣徒阿列克西斯一心向往上帝,终生禁欲。为了不让世俗欲望玷污灵魂,在新婚之夜远走他乡,并且响应圣经的号召,散尽金钱,做了好事也不留名。后来被海浪冲回家,目睹父母失去儿子的痛苦,新婚妻子失去丈夫成为寡妇的眼泪,他全然无动于衷。整部作品歌颂了圣徒对上帝的坚定信心,赞美了他的彻底禁欲。

同样,另一部作品《亚当的故事》讲了亚当的犯罪以及世人接受惩罚,世代受苦。这些故事要告诉大家的是,当下的苦难皆是因为人的原罪,要大家安于封建领主的统治,为由封建统治带来的苦难合理化。而今生苦难的解脱,则只能寄希望于上帝拯救后的彼岸世界。

可以说,整个中世纪的文学写作乃至文字写作,都是让人否定当下的世界,一心仰望彼岸的国度。写作的主题离不开对禁欲主义和殉道主义的赞美,让人在否定当下世界的同时,把心灵寄托到上帝的拯救上来。

而因为基督教僧侣几乎把持了整个中世纪的文化传播,因此,这些文学创作几乎都是僧侣的作品,我们可以把中世纪的大部分文学作品成为僧侣文学。

僧侣文学的读者是广大的底层民众,因此僧侣写作的目的自然是让底层民众安于自己的现状,以保有僧侣阶层稳定的特权利益。

因此僧侣文学的创作内容是述说上帝的伟大和人的渺小,述说人的罪恶与当下苦难的关联,让人仅仅跟在僧侣的身后,忠诚于教会和封建组织。

僧侣文学的写作遇到的挑战当然是歌颂英雄的作品,这在文艺复兴,发现“人”的运动中表现出来。比如拉伯雷的《巨人传》。

但虽然中世纪早已结束,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的时代也已经过去很久,在中国当下的基督教文字创作做中,却弥漫着浓浓的僧侣气息。

翻开基督教自媒体的文字,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如下几个主题。
一、婚姻要同负一轭。论证基督徒和基督徒结婚是多么幸福,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结婚的痛苦。论述应该如何清心守候上帝预备的伴侣。论述丈夫是头,和顺服丈夫的婚姻架构。
二、顺服传道人的权柄。传道人与福音的关系,传道人对福音解读权威的来源,传道人对教会稳定的关键作用。把传道人抬高到无以复加的高度。或者传道人卖惨,让大家打赏。
三、唯独圣经。论证圣经的神圣性和封闭性,认为只要遇到问题就要回到圣经,回到祷告,回到圣灵的启示和感动。
四、否定世界。把世界的舒适生活与罪等同起来,否定对幸福的追求和感官的享受,认为世界的幸福会把人引向远离上帝的歧路。
五、否定个体改变自我的努力。把人的自主想法与罪等同,认为这是与上帝的不协调,是对上帝忠诚的侵蚀,对上帝主权的亵渎。
六、夸大信教之后的改变。信教之后癌症消失了,做生意成功了,让家暴的伴侣也不再家暴了等等。
七、对苦难忍耐的赞歌。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出来的忍耐家暴多年之后施暴丈夫信主的视频,以及类似文章,让人们忍耐这个世界的苦难,必然就会有更大的幸福来临。
八、对信耶稣虔诚等的分析和定义。如何信靠主,怎样读圣经,怎样祷告,怎样跟随,怎样按照圣经安排生活等,这活脱脱把圣经当成一个生活细节的说明书。
当然还有很多方面,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总的来说,当今的基督教写作,几乎都在教内的圈子转,眼界狭窄,除了圣经,就是神学,除了教会就是灵修,除了祷告就是婚恋辅导。至于基督教与社会的关系,基督信仰与工作,基督教与文学,则很少有提及。当然有些文章也有所涉及,但是数量太少,根本没有形成主流。

这些文学与高墙之内的中世纪僧侣没有什么不同,教会就是个高墙,我们只喜欢在墙内独自呻吟,孤芳自赏,而实际上只不过是井底之蛙而已。

基督教在当今社会中的尴尬处境,以及基督教在当今的困境,无不与这种僧侣心态有关。我们所写作的文字,不过是对教义细节的过度解读,而与教外的世界没有太多关联。当社会需要问题的答案时,他们显然不会到教会来寻找。

时下这种僧侣状态的出路,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三个方面需要突破,一个是基督教写作者知识结构要不断完整。今天的基督教创作者,都是知识结构单一,只懂基督教经典,甚至连经典也不懂,认为只要在圣经之内写作,不跑到外面就没有问题。这样的心态急需改变。另一个方面是眼界要开阔。睁眼看世界,到社会上去工作,明白社会的运作和非基督徒对基督教的感受,以及非基督徒的生活现状。而不是在屋子里电脑前想象外面世界的苦难。第三个方面是深度的突破。今天基督教文字的写作都是在低层次运行,深度不够,这造成文章的思考只能浮于表面,而不能有效论述问题,提供有用的参考。

这个三个突破的关键是读书,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